「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」是耳熟能詳的心靈雞湯。過去的步行研究多著重70歲以上老年人族群,而且在步行速度影響死亡率上並無一致共識,我們該如何解讀並建議患者呢? 2020年JAMA期刊蒐集美國NHANES之40歲以上成人,統計2003-2006年裝上計步器七天,世代追蹤到2015年底統計出全因死亡率(all-cause mortality)、調整死亡率(mortality rates, MRs)、潛在心血管疾病與癌症死亡率(underlying causes of death)。並且校正年紀、性別、種族、教育程度、飲食、飲酒、抽菸、BMI以及其他疾患。 未調整之全因死亡率(單位1000人年): 每日<4000步:76.7 每日4000-7999步:21.4 每日8000-11999步:6.9 每日≥12000步:4.8 調整後比對之全因死亡率(單位1000人年): 相比於4000步,日行2000步的人有顯著的高死亡率(MR 21.7 vs 14.4),風險比率(HR) 1.51。 ️ 相比於4000步,日行8000步的人有顯著的低死亡率(MR 7.1 vs 14.4),風險比率(HR) 0.49。 ️ 相比於4000步,日行12000步的人有顯著的低死亡率(MR 5.1 vs 14.4),風險比率(HR) 0.35。 即使分組性別、年紀、種族、心血管死亡率、癌症死亡率,依然獲得相同顯著的結果。 至於步行的速度(intensity),與每日步數有所相關,粗略分成≥60步/min、平均尖峰30步/min、平均尖峰1步/min。分組統計搭配每日步數校正後,發現更高的步行速度並無顯著降低死亡率。在心血管死亡率、癌症死亡率方面,也沒有看到顯著的差異。 以前我都會建議病人能跑就不要走,能快走就不要散步,能站就不要坐。但運動的療效看來也需將時間拉長、持之以恆。點滴累積的長期效益,更甚於一時的快走。一起來日行千里吧! 有興趣可參考 https://jamanetwork.com/journals/jama/fullarticle/2763292 #家庭醫學 #預防醫學 #運動醫學 #減重 #步行
肥胖醫學會丨美容醫學會丨家醫專科 醫美微整丨增生療法丨運動減重丨睡眠醫學 以身心靈各層面關注人類的需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