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有醫學實證且運用最廣泛的,便是「認知行為治療」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 CBT)了。基層醫療常見一般內科問題之外,也常伴隨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,如何有效運用簡短的談話,開啟患者轉變的人生,可謂十分重要。
2012年這篇文獻綜述蒐集了自西元2000年來的269篇統合分析(meta-analysis),針對認知行為治療(CBT)在各疾患中能發揮的治療效果,並把效應量(effect size)區分為小、中、大,進行分析。
成癮與物質濫用疾患:對比其他介入性治療,CBT的效果小,致效劑療法比CBT有更大的療效。
思覺失調症:CBT在正性與負性症狀上皆達小至中程度的療效;但對於復發或嚴重致住院患者則效果不彰。
重鬱症與輕鬱症:相較於對照組,CBT有中等效果。與其他精神療法具同等的效果。合併CBT與藥物治療,比單獨CBT更有效。
雙極症:小至中等的療效。單獨CBT治療而不搭配藥物則證據力不足。
焦慮症:CBT是可被信賴的第一線治療,效果中到大。引導式的CBT對於立即症狀緩解有效,但長期效果不明。針對無懼曠症(agoraphobia)的恐慌症(panic disorder)患者,使用單一CBT、applied relaxation或合併以上兩者,效果一樣有效,皆優於藥物治療。另外,CBT在創傷後症候群(PTSD)的效果等同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(EMDR)。至於強迫症(OCD)方面,CBT優於clomipramine與SSRI。
體化症:CBT跟藥物一樣有很大的療效,優於其他心理治療。
飲食障礙症:相比於對照組,CBT在神經性暴食症有中等療效;但行為治療的效果更好。
睡眠障礙:無論客觀或主觀,CBT的治療效應已被證實,有效的結論也符合相關的研究。
人格疾患:精神動力療法優於CBT。
憤怒與侵略:CBT對易怒患者有中等療效。
犯罪行為:CBT與行為治療同等有效,屬於中等療效。至於性侵犯,化學去勢與賀爾蒙治療可減少性犯罪的累犯率,明顯優於CBT。在家暴犯的研究,CBT與杜魯斯模式(Duluth model)之效果差不多。
一般壓力:CBT相比其他療法來的更有效。
一般醫學問題的不適:各種疾病研究有限。癌症也只侷限於婦科和頭頸癌。
慢性疼痛與疲倦:在慢性疼痛,CBT有小至中等程度的效果。在慢性疲倦綜合症(chronic fatigue syndrome,CFS),CBT有中等療效。
孩童:在孩童青少年的焦慮症,CBT有很好的效果。
老人:CBT與懷舊治療(reminiscence)、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、人際關係取向心理治療有一樣的效益,都比對照組有效。
「認知行為治療」應是每位醫師都該學習的技能,如何衛教正確觀念、並且覺察病患的動機,才能改變認知,進而翻轉行為,迎向健康人生。
有興趣可參考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584580
#家庭醫學 #精神科 #認知行為治療 #行為治療 #心理治療 #CBT
留言
張貼留言